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全市档案工作2012年总结

来源: 南通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3-07-09 字体:[ ]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南通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一中心三城市”的关键一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以强烈的创先争优意识抓机遇、谋发展;以鲜明的作风导向树形象、争一流;以昂扬的精神风貌重实干、求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新成效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上新台阶。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通州举行,会议总结推广了通州区档案工作助农致富的成功经验。档案助力新农村建设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六有”档案工作标准活动,已有4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其中110家达到了“六有”标准。村级“六有”档案工作达标覆盖率达到99%。全市52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村的确权登记档案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

  2.服务基层又创佳绩。全市146家单位通过了江苏省档案工作星级测评和复查,市检验检疫局、崇川公安分局、如皋供电公司、如东供电公司、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单位均以高分通过档案工作省五星级测评,南通法院系统档案工作继续保持省内唯一五星级满堂红的系统,港闸区所有街道档案工作全部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陈桥街道成为全市首家档案工作省四星级街道,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成为全市首家档案工作省四星级学校。全市社区档案工作“六有”达标覆盖面达到84%,其中通州、启东、海安、如皋、海门、港闸、如东等7个县(市)区实现了满堂红。省档案局局长谢波同志作出批示,推广我市社区档案工作创建“六有”标准的做法。

  3.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又有新进展。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纪委的有效监督下,市档案局强势推进了破产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的处置工作,全市共有344家单位档案得到妥善处置,一举解决了十余年未解的难题。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9号令为契机,市局加大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全年为港口集团等50多家企业提供跟踪指导。此外还积极为江苏益兴集团等民营企业免费提供档案业务技能培训,并开展上门指导,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4.服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又有新成果。紧扣全市“推动江海联动开发新突破”的总体部署,各级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市局先后为南通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档案管理指导。我市在全省率先通过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专项验收,受到省水普办领导的高度肯定。指导南通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档案顺利进馆。市城建档案馆利用声像档案积极宣传南通城乡建设成果,其主题宣传片在全省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市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其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创新社会化联络与协作模式,高效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成功做法得到住建部住房保障司领导的高度认可,经验材料被编入全国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宣贯培训班的培训教材。

  5.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又有新举措。针对“村级台账名目繁多、内容复杂、相互重叠,令村干部不堪重负”这一难题,市档案局本着为基层服务、为领导解忧的责任意识,主动为破解难题出谋献策,提出了“尝试电子台账方式,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台账资料的水平和效率”的合理化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采纳,市档案局与市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共同作为责任单位,开展电子台账试点工作,推进了基层社会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

  (二)夯实基础,服务发展再添新动力

  1.档案馆室建设成绩斐然。在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档案馆室建设形势喜人。目前,南通公共档案资料馆已进入内部设计装潢阶段,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市档案馆建设的水准。崇川区档案馆顺利搬迁,软硬件设施大大提升;通州、如皋、启东、如东等县(市)区档案馆库建设均呈现新貌。海安县档案馆以高分通过国家一级馆测评,成为江苏江北首家县级国家一级档案馆,如东县档案馆完成了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的相关工作,待国家档案局组织验收。

  2.资源建设不断加强。以全面实施国家档案局8号令为重点,市档案局对全市7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进行了审查修改;市档案局和海安县、崇川区档案局积极开展国家档案局9号令试点工作,制定了《南通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市档案局全年新进馆纸质档案139127卷、35148件,照片档案1816张,光盘档案314张,实物档案1957件,政府信息公开文件5379份。此外,市档案局积极开展南通市第二次珍贵档案文献评选活动,评出7件档案文献列入《南通市珍贵档案文献》名录,1件被评为江苏省珍贵档案。

  3.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围绕数字档案馆建设目标,各县(市)区档案馆纷纷加快了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房地产档案馆、城建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卓有成效。市档案馆建成了327万多条的目录数据库、近826万页的全文数据库和9760张图片数据库、1.2万分钟的多媒体数据库,总容量约380GB。“民生档案网上服务指南”、“企事业档案信息网”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创新争优项目;市档案局申报的“南通市电子文件综合管理系统项目”,被纳入市级政府信息化项目。该系统为实现全市文档数据统一接收、保存、管理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为全市电子文档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4.档案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档案文化编研工作不断出新、出精。市档案局编纂的《西方人眼中的民国南通》已正式出版,填补相关领域研究空白;由市委书记丁大卫亲自作序《魅力档案——南通市档案优秀利用事例荟萃(2006-2011)》一书向世人展示了“大档案、大服务、大利用”的社会价值。《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Ⅲ)》也如期出版。二是开创了与主流媒体合力宣传档案文化的新局面,与《江海晚报》合作开设“档案里的故事”专栏,与《三角洲》杂志联合开展“我家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在《南通党建》开辟“史海钩沉”栏目。三是市县档案局(馆)整体联动。积极参与《扬子晚报》“档案穿越”栏目的撰稿,使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四是档案宣传形式更加丰富。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如皋档案局(馆)主办了“中国共产党在如皋”大型图片展,获得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得到省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城建档案馆利用馆藏声像档案与电视台《今晚评谈》节目组联合举办了“光影变幻新南通”系列节目,为城市留下永恒记忆。2012年市档案局被省档案局表彰为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特等奖)。

  5.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一是馆库安全更有保障。市档案局以档案安全检查为抓手,加强了档案实体安全建设,更换了消防设施设备,改造了恒温恒湿机,硬件设施更加过硬。二是信息安全更加重视。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根据国家、省档案局要求,有序开展对开放档案的划控鉴定工作,市档案馆、海门等县(市)档案馆取得了新成效;加强了对数字化外包工作的管理,确定了重要档案异地备份方案。此外,市档案局对“电子文件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和数字化加工项目履行备案手续,定期对数据信息进行多介质的脱机备份,珍贵档案的保护工作在有序开展中。

  (三)以民为本,服务和谐开辟新通道

  1.拓宽群众查档方式。不久前,市纪委表彰了20个南通市2012年度“民心专列”群众诉求办理优秀案例,市档案馆“档案让居民享受养老保险找到了依据”名列其中。2012年市档案局积极拓宽查档方式,力求服务更加人性化。一是以“资源共享、服务便捷”为目的,构建起“外联兄弟馆、内接三窗口、下延至社区”的档案资料和现行文件服务网络;二是以网站为信息发布大平台,建立了现行文件网上超市、“民生档案网上服务指南”等,为社会公众构建了一条查找利用民生档案信息的快速通道。全市各级档案馆为民服务查档利用率再创新高,市档案馆全年共接待查档2971人次,调卷8500余卷次,免费复印8000余张,网上点击查询率再创新高。有效满足了群众诉求和政府信息公开的需要。

  2.解决维权“瓶颈”难题。为解决职工档案丢失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市档案局积极寻求从制度层面彻底解决档案补救难题的办法。南通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档案局牵头制定的《关于加强职工档案丢失损毁后补救处置工作的若干意见》,既填补了法律法规的空白,又具有实践操作意义。此举得到国家档案局高度肯定,为不具有立法权限的地级市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举措,南通市档案局打响了“温暖服务”品牌,收获了锦旗、感谢信和无数赞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娘家部门”,融洽了干群关系,对社会维稳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改进作风,优化队伍实现新飞跃

  1.紧扣“一评五制”,优化部门形象。市档案局全面落实“一评五制”,制定了《南通市档案局“一评五制”工作制度及测评办法》将原有制度变零为整、变散为集、变粗为精,建成以“首问负责制”、“效能公示制”、“服务承诺制”、“交流轮岗制”、“失责追究制”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从“部门领导——处室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层级责任链条,将个人与全局、平时与定期、考核与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使档案部门呈现出清正廉洁、亲民高效、创先争优、管理有序的机关作风新面貌。

2.开展主题活动,提升队伍素质。各级档案馆一是全面推开“三解三促”活动,在深度、广度、密度上均有加强,深受群众欢迎,形成了以活动融洽干群关系,助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开设“道德讲堂”,通过学习宋英、周江疆等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加强了对广大干部群众的革命主义、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宣传做“清水部门清白人”的从业理念,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初步形成了具有南通档案特色的反腐倡廉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