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记忆南通

你还记得南通的那些老电影院吗?

来源: 记忆南通 发布时间:2018-10-15 字体:[ ]

南通民众教育馆影院

劳动人民文化宫电影院

新新大戏院

中央电影院

南通电影院

……

这些不复存在的南通老影院,

承载了多少人的美好回忆。


1.webp.jpg


回忆起来,民国37 年(1948 年)我八岁,在南通民众教育馆影院第一次看电影。南通民众教育馆民国23 年改为省立,在东公园原址建了一座当时流行的大屋顶、宫殿式的两层楼,影院在二楼。


2.webp.jpg

《斩经堂》由联华影业公司于1937年摄制

教育馆的陶馆长是我姑母的同学,送我家几张电影票。那次父亲带我去看周信芳主演的影片《斩经堂》,银幕映出内容,小孩看不懂,只是一再地问大人,“什么的”,“什么的”。拔剑自刎的情节,小孩害怕要死人,放映到一半,我便诈称肚子痛,硬拉着父亲离开了影院。在这个影院里我还看过一部轰动一时的喜剧片《假凤虚凰》。当时引起轰动的是影片上映后,上海理发业认为丑化了它们的职业,掀起了抗议的风潮,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我第三次进这座影院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当时在跃龙桥小学上五年级,学校包场看新拍的故事片《白毛女》。


3.webp.jpg

剧情电影《白毛女》于1951年3月11日上映

大概是劳动人民文化宫电影院在附近新建起来了的缘故,原民众教育馆的影院便停办了,改为南通市总工会的办公用房。大约在10年前,这座两层楼全部被拆除,现在成为南公园桥西北侧的一片绿地。2000年版的《南通市志》载,民众教育馆影院能容400 人,去掉放映室的占位,这一层楼恐怕容不下这么多的观众。我记忆中那时影院内设置的不是翻面座椅,而是长排的木背靠椅。

1951 年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建成,这在当时是南通市工人阶级的大事。我母亲是小学教员,也属工人阶级的一员,捐助人民币元为建宫之资,获得捐资的证书和纪念章。文化宫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平面呈“工”字形的四层建筑,附设电影院,能容观众1200 余人,1952 年元旦开业,首次放映的似是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售票情况空前,凭捐资证票价优惠,我记得自己作为工人阶级的孩子,走进工人阶级自己的影院,大有小主人的感觉。这部纪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片头有好几位牺牲的摄影者名单,我崇敬他们的敬业精神。影院设小沙发座位,这在南通影剧院内还是首次,但可惜的是座位不够宽,坐上去有紧狭之感。直到1977 年,电影院在原地重建,另换座椅才有改观。


4.webp.jpg

新新大戏院的戏单

1952 年上半年我转学到城南小学,每天都要路过新新大戏院,那时戏院好像成了专演越剧的剧场,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演一场,我下午放学时经过戏院临环城南路的太平门,常登上台阶,从木质太平门空缝中窥看其内的演出,是个特殊的观众,也可见剧院其时的不景气。


新新立体电影院地址环城南路,座位800 席,演戏剧,兼放映电影,开业初期,以放映无声电影为主。

                    ——《南通市志》2000 年版)


新新大戏院是民国17 年(1928 年)由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之父赵子超等人合股建成,是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赵子超将给孙支夏的设计费折以股份偿付,可见建筑费用之不丰裕,剧院的规模和设备不如年前南通建的更俗剧场。


5.webp.jpg

《歌女红牡丹》剧照

民国20年,新新大戏院放映我国最早的两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虞美人》。日军侵占南通期间,专放映电影。民国34 10 月易名通州大戏院,不久恢复新新大戏院原名。1952 年,因资方居沪,由职工组成生产自救委员会自理。1957 年改造为地方国营剧场。1963 年改建扩大舞台和后台,设置化妆室,并改进座椅。1966 年危房翻建后更名东风剧场。1982 年开始改建立体电影院,1983 月竣工。


6.webp.jpg

赵丹和吴茵在电影《乌鸦与麻雀》(1949)中的剧照

在新新戏院我只看到一场电影,却是我一生中看电影最为动情、印象最深的一场。因为剧院为赵丹之父所办,赵丹和他在崇敬中学(今实验中学)的同学们组成“小小剧社”,常在这里演出,可以说从新新大戏院走出了中国影坛上知名的电影艺术家赵丹、顾而已、朱今明和钱千里。


7.webp.jpg

电影《烈火中永生》中,赵丹饰许云峰

1993 11 月,赵丹部分骨灰落葬设于母校内的丹亭,在隆重举行安葬仪式后,于新新戏院举行了“赵丹电影纪念展”,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张瑞芳、秦怡、仲星火等出席了首展式,赵丹的老友钱千里登上昔日的舞台,热泪盈眶,深情回忆当年和阿丹同台演出的情景。台下的听者无不凝神屏息,接着放映了赵丹主演的《乌鸦与麻雀》和《在烈火中永生》两部故事片,我看着影片中出演的赵丹,感觉赵丹又回到了故地,依然还是当年充满活力的赵丹,那种感觉只有在这种难逢的特定环境才能感受到,这叫我怎能忘怀呢!


8.webp.jpg

解放初的中央电影院 (源自王龙飞编著的画册《照片里的记忆——王明吉诞辰百年纪念》  )

进入高中以后,单独去看电影的次数多了,离南通中学最近的是南通电影院。南通电影院前身为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的中央电影院,是南通第一座专业电影院,1953 年改为国营,改了名,1956 10 月在原址右侧重建,座位增加到850 席。我们虽是高中生,学习负担并不重,下午第二节课常可以自由安排,而这时正好是南通电影院放映学生场的时候,学生场的票价新片是角,复映片是分(当时的可比价,一块缸爿2分半),我和同学们成了南通电影院的常客。


9.webp.jpg

资深影迷姚馨丙老先生的观影记录,详细记录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他在南通各大电影院所看的电影 

我回忆得起来的,看过的国产片有《家》《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等,有港产的《春》《秋》,还有苏联产的故事片,尤以根据文学名作改编的,如《百夜》《静静的顿河》等,制作精良,观赏性特强。看这些影片增加了我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影响了我一辈子的发展取向。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