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地方文化

狼五山与僧伽大师

来源: 南通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7-02-06 字体:[ ]

孙应杰

    在万里长江入海口,有五座山峰,呈一弧形,巍然耸峙在大江之滨,突起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显得分外峻秀挺拔。这就是著名的南通狼五山。

    狼五山峰奇石危,松柏葱茏,山水相映,景色秀美。从江中远望,浮嶂叠翠,宛如五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扬子江畔,又好似精致的水墨盆景摆放在天地之间。登临其上,举目远眺,但见大江东去,波涌浪翻,鸟鸥飞翔,舟船穿梭,水天一色,浩渺无际,一派海阔天空,气吞山河的雄奇景象。

    然而,狼五山最吸引人们的还不是秀丽壮阔的景色,而是这里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在狼山之巅的大圣殿佛台上,高高端坐着一位全国独一无二的身披龙袍、头戴毗卢帽的菩萨,全名为“大圣国师王菩萨”,民间习惯地称之为“大圣菩萨”。凡是登临狼山的游客,无不要到大圣菩萨座前恭敬地瞻仰礼拜,每逢节假日,从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涌来的香客,把狼山进香的山道挤得水泄不通。

    其实,大圣菩萨并不是虚有的神明,而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唐高宗时从中亚来华的一位高僧,名叫僧伽。

    僧伽大师和玄奘法师是同时代人。著名的玄奘法师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三十多年后,西方的僧伽大师翻越葱岭,奔赴东土大唐弘法传教。玄奘法师精研佛法,在佛经翻译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僧伽大师则着力于弘法传教救苦救难的伟大实践。可以说,玄奘法师和僧伽大师是闪耀在大唐佛国天空中的一对双子星座。

僧伽大师的生平事迹,最早见之于唐李邕所撰的《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记载比较系统的是宋代僧人赞宁奉敕编撰的《高僧传》及宋蒋之奇所著《泗州大圣明觉普照国师传》。宋《高僧传》记载:“释僧伽者,葱岭北何国人也。自言俗姓何氏”,“伽在本土少而出家,为僧之后誓志游方。始至西凉府,次历江淮,当龙朔初年也”。 据当今国内外学者考证,何国在古碎叶国之西,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州附近,与中国相隔千山万水。僧伽大师东来传法,沿着三十年前玄奘西去取经的路线,翻越了耸入云霄的葱岭雪峰,穿过了流沙滚滚的八百里瀚海,吃尽了千辛万苦,方于唐高宗龙朔初年(公元661年)到达长安,驻锡于终南山云居寺。在长安,僧伽大师深受僧侣们的敬重。当时长安佛教界的领袖、南山律宗的祖师道宣律师,将僧伽大师作为名列第一的大德高僧记入他所撰的《创立关中戒坛图经(并序)》中。唐初,长安已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市繁荣,民生安乐,佛教也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寺院林立,高僧云集。然而东南沿海一带却还是水乡泽国,尚未开化,黎民百姓以渔猎为生,生计艰难。志在济世救民的僧伽大师决定“南游江淮”。“伽初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彼泽国也,民家渔梁矰弋交午。伽苦敦喻,其诸杀业陷堕于人,宜疾别图生计。时有裂网折竿者多矣”。僧伽大师在江南教化取得成就以后,又北上江淮,“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乃留衣于殿梁而去,后人闻异香芬馥。伽尝记之曰: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俗姓全,为檀那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公元696年) ,僧伽大师来到山阳(即今淮安),后又到泗州,在江淮大地传教弘法,治水抗灾,医病救人,“自此始露神异”。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遣使诏赴内道场。帝御法筵,言谈造膝,占对休咎契若合符,仍褒饰其寺曰普光王”。“驸马都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后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石狮子而瘳,或掷水瓶,或令谢过,验非虚设,功不唐捐。”

    僧伽大师于“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三月二日,端坐弃代于京荐福寺”。唐中宗闻知后,亲率百官前来申弟子之礼,“惨悼黯然”,并“敇有司给绢300匹俾归葬淮上。”僧伽大师灵车走后,唐中宗犹“仰慕不忘,因问万回师曰:彼僧伽者,何人也?对曰:观音菩萨化身也!”从此,僧伽大师是观音化身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僧伽大师生前济世救民的事迹不断神化。在那天灾频仍、战祸迭起的年代,人们渴望有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来解救众生,又把这种渴望和想象添加到僧伽大师的事迹中去,更生出了许多僧伽大师死后又显圣救世救民的神异事迹,因而僧伽信仰就在民间广为流行,历经千年而不衰,其神奇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原载2017年1月3日《江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