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地方文化

启东夯歌

来源: 南通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7-02-06 字体:[ ]

朱允菊

    早些年,启东沙地造房砌屋的第一步,先是用铁锹开挖出三十到五十厘米深的墙沟,填上砖屑后,再仔细夯实平整,接着在上面铺上几层滚脚砖,方才开始砌墙头。

    平整墙基离不开打夯。打夯即我们沙地人说的“鹤石鹤”,打夯是其“官称”。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沙地打夯大多用的是石夯。那石夯通常高三尺左右,重约二三百斤,四周均为一尺二的正方形状。四下角穿有四个孔,每个孔系上大拇指粗的麻绳,供四个或八个人拉抛石夯之用。两侧对立的腰部凿有凹槽,用来固定一个略呈弧形的光滑木把儿,供前后两人扛抬之用。打夯时,扛抬的两人对面而立,双手一高一低攥扶住石夯侧旁的木把儿,掌控方向,另几人则听令提拉夯绳,拽动石夯起起落落,来来回回压整墙沟。平房的墙沟一般为五六十厘米阔度,须左夯、右夯最后中间打三道夯,反复多次,一直到整平夯实。而要把墙基夯得平整坚实,使石夯平稳起落是个关键。为此,扶把儿中的一位,担当起了领夯的角色,用类似号子的夯歌,协调大家的动作。夯头往往是这样起调的:“抬得高啊,夯得牢呀。咚声起呀,好运来啊。天也惊啊,地也摇呀。人心齐呀,财神笑啊。狗赶鸭子呱呱叫呀,癞蛤蟆变成金元宝啊!”一人领唱,众人嗨嗨哟哟跟着附和,唱词实诚,曲调铿锵,合辙押韵,节奏鲜明,声音时高时低,抑扬顿挫,释放出沙地打夯汉子特有的那一种粗犷、豪放甚儿带有几分狂野的真性情,尽显原生态乡土音乐的特有魅力。

    夯头乍看只是简洁地吼喊几嗓子,事实上并非谁都能够胜任的。其首先要求领夯的是个打夯的好把式,在众人中有一定的范儿和号召力。其次呢,得有一副震撼三条泯沟四条港的好嗓子,吼唱的夯歌入调动听。此外,还得有一定即兴编词的创作能耐。因为在夯歌的吼唱格调与形式上,都是夯头一人领唱众人和,也有副“把头”接唱众人和的。譬如当夯头领唱“抬得高啊”这一句时,众人一边应和“哎咳唷啊!”一边猛拉夯绳,在身腰一仰一躬的节奏中,把石夯抬离地面一尺以上,然后猛一甩手,让石夯重重地砸进墙基,“咚”的一声,震得脚下一阵颤栗,墙基随即下蹾寸许。这种一言出口,抓人心魄的魅力,没有上述三个要素作底气,是断不会有的。再说这夯歌虽近乎顺口溜儿,土得掉渣,却也含了丰富的内涵。首句“抬得高啊”,既是提示,又含鼓励加油之意。二三百斤重的石夯,死沉死沉的,抬起时两边的把手主要负责撑“龙头”,全靠四根绳上足力。四个拽绳的要是集体偷懒不出力,石夯就抬不高,活计不朝前;要是个别人耍奸不给力,石夯就摆不平,势必影响打夯的质量。深知“小菜在橱里,生活在手里”的夯头,一方面开门见山,一方面又委婉地要求大伙儿齐心出力,同时含蓄地告诫众人“人心齐,财神笑”的道理,将出工出力与劳动所得捆绑挂钩,以此促进大家在打夯间的默契,这比指鼻子指脸喝驴骂槽的效果无疑好多了。

    打夯是个重劳力营生,许多夯歌是在劳动中自然产生的。老辈人说,要是闷头打夯,会憋伤身子,非得吼喊几声不可。尤其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更得大声吼唱几腔,方能缓解重负,活血提气。这时候,夯歌一般都是简练短促,一二字组合,三四字一句,朗朗上口,短小有力,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节奏性也就愈强。有的夯歌还大量运用衬词,甚至全由虚词构成,十分的激昂奋发,好似催征的鼓点,直抵人心。如在大冬天里,打夯的人必得卸掉棉衣厚裤,这会儿寒气直往身骨里钻,头上却累得出汗,口里吐着白雾般的热气,时间长了受寒受冻,容易伤身。这时候,有经验的夯头就会现编现唱道:“卸了衣啊,冷气侵哩。打起夯呀,热汗滚啊。打夯小子,英雄汉啊。迎着严寒,吼几声哩。哪怕喉咙筋呀,喊来像苷豆藤啊。一提绳呀,力千斤啊。一声吼呀,喝退西北风啊。越冷越要加紧夯呀,不打顿哩,越夯越结棍啊!”大伙听了,受到激励,应声越发响亮。喊得响亮,越觉得心里热热火火,拉绳不费劲儿,那夯便越打越欢势。

    许多领夯的佼佼者,虽说没多少文化,但一般都有熟读《三国》《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的底蕴,或是有看影戏,听评弹说唱的爱好,耳濡目染,能将一些历史掌故,民间传说,或是民情风俗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诸如刘备桃园三结义,诸葛亮草船借矢箭,鲁智生倒拔杨柳树,武松拳打西门庆,说古道今,津津有味,颇为引人。还有的久经历练,积撰下了想啥说啥,见啥唱啥,即兴随意,现编现卖的功夫。如见着有大姑娘小媳妇对夯歌发生兴趣,领夯者编唱道:不会种田轧大帮,不懂撑船望四方,若要学得夯歌调,跟我拉夯吭三吭。在夯歌的激励下,还真有些泼辣的女子,衣袖一撸,扯起绳子拉起夯来。这时候,场上的气氛往往达到高潮,大伙儿打夯越打越得劲,应验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话儿。

    石夯起落墙基平,夯歌飞扬人间情。

    经年累月的积累,启东夯歌自成一脉,丰富多彩。其中或歌颂赞美,或逗乐传情,或益智励志,或诙谐打趣。有对江风海韵的情感抒怀,也有对乡俗乡情的传递调侃,更有一些机敏过人的夯头,善于编排一些恭贺祝福的夯歌,以博得东家的欢喜。如有夯歌这样唱道:“调转头哩,夯中墙啊。夯实了啊,好上梁呀。上好梁啊,建好房呀。老本家哩,娶新娘啊。不忘捧把稻柴根呀,对着里床来啊。明年子呀,生个大白郎啊!”还有的夯歌为了讨巧,直接点赞主人家热情、大方和待人客气,酒食丰盛的。如:“我说老本家哩,热情又好客啊。顿顿老白酒哩,吃到高粱烧啊。一台子鸡和鸭哩,青鱼尾巴碗头翘啊。还有肉心馒头,云片糕啊。加上糯米团圆,白又白哩。撒上赛雪白糖,甜到心坎上啊。唱支夯歌,作回报哩。祝福老东家哩,红火日脚,步步高啊!”瞧,这哪里仅仅只是打工,分明是和睦的沟通交流,真诚的祈祷祝福。

    夯歌的不足之处是韵律单调,重叠反复,难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有的夯头为了出彩抓人,就在“荤腥”上打起了擦边球。在这些半荤半素的夯歌中,也会诞生出一些弃了糟粕的精华:“小伙子啊,嗨嗬!呒得娘子,嗨嗬!不用愁啊,嗨嗬!勤换衣衫,嗨嗬!勤剃头啊,嗨嗬!笑口常开,嗨嗬!乐悠悠啊,嗨嗬!未到黄昏,嗨嗬!穿埭走啊,嗨嗬!十家酒水,嗨嗬!九家留啊,嗨嗬!”一些到了年纪的小伙子,平常忙于干活,不注意穿着打扮,也不懂得与人交流求情,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迟迟找不到心仪的另一半。自听了这些夯歌以后,深有触动,打工回家后,开始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经常出门走动走动,很快找到了如意的伴侣。这也许是夯歌的创作者始料未及的。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时世的变化,沙地的石夯逐渐被铁夯、木夯替代,以至被电动的机夯完全淘汰,最终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那一首首凝聚了沙地汉子质朴和敦厚、智慧与豪爽、充满了力量的夯歌,仍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